当前位置:首页 > 应用 > 怖融比想加密象复货币资的杂迷思与恐事实远

怖融比想加密象复货币资的杂迷思与恐事实远

2025-09-27 07:29:28 [更新] 来源:数链导航

最近在加密货币圈里,一个话题闹得沸沸扬扬:加密货币是不是正在成为哈马斯这样的恐怖组织的资金来源?作为一个长期关注这个领域的老兵,我得说这个问题比表面上看起来要复杂得多。

争议的缘起

一切都要从10月初《华尔街日报》那篇引发轩然大波的报道说起。当时他们声称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已经通过加密货币获得了约1.3亿美元资金。这个数字一出,整个华盛顿都震动了。伊丽莎白·沃伦参议员马上联合了100多位议员给白宫写信,把加密货币描绘成了恐怖分子的新宠儿。

但有意思的是,包括Chainalysis和Elliptic在内的专业区块链分析机构很快站出来表示,这些数字可能被严重夸大了。我采访过的一些业内人士甚至开玩笑说:"《华尔街日报》是把整个中东地区的加密货币交易都算作恐怖资金了吗?"

区块链的"双刃剑"效应

这里有个有趣的悖论:加密货币确实可以被用于非法活动,但区块链的透明性也让这些活动更容易被发现。记得去年哈马斯突然宣布停止接受比特币捐赠吗?那正是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每一笔交易都被追踪得一清二楚。

Nic Carter等业内人士甚至发起联名信,要求《华尔街日报》撤回那篇报道。但报社不为所动,反而在上周末又发了一篇新报道,揭示了一个更复杂的故事。

猫鼠游戏的新阶段

根据以色列反恐部门的调查,现在恐怖组织已经学聪明了。他们不再使用容易被追踪的比特币,而是转向了Tether稳定币和Tron区块链。我认识的一位在Crystal工作的分析师告诉我:"他们现在就像打地鼠游戏一样,每天都在更换钱包地址,还使用混币器来掩盖踪迹。"

更让人头痛的是,他们现在通过hawala这种传统的非正式汇款系统来转移资金。我的一个在迪拜工作的朋友说,这些地下钱庄的交易就像沙漠里的风,来无影去无踪。

技术对抗的困境

区块链分析公司确实很厉害,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局限。就像我认识的一位资深分析师说的:"我们能看到钱的去向,但很难确定最终谁在使用这些钱。"《华尔街日报》最初报道的问题就在于,他们把筹集金额和实际使用金额混为一谈了。

现在恐怖组织还玩起了私密通讯工具和点对点交易,这让追踪变得更加困难。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情报人员跟我说:"有时候我们就像在黑暗的房间里找一只黑色的猫,而且还不知道猫在不在房间里。"

结语:不是非黑即白

说到底,加密货币在恐怖融资中的角色就像是把双刃剑。它确实可能被滥用,但区块链技术也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追踪能力。与其一味地妖魔化加密货币,不如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这项技术的优势。

最后我想说的是,在这个问题上,我们需要的是更冷静的头脑和更细致的研究。就像我一位在智库工作的老友常说的:"在反恐这件事上,简单化的答案往往是最危险的答案。"

(责任编辑:探索)

推荐文章
  • Shibarium网络正在书写加密界的新传奇:200万笔交易背后的故事

    Shibarium网络正在书写加密界的新传奇:200万笔交易背后的故事 谁能想到,这个曾经被视作"狗狗币模仿者"的Shiba Inu,如今正通过Shibarium网络上演着一出令人惊叹的逆袭大戏?就在最近,这个二层网络的交易量突破了200万笔大关,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时刻。数据不会说谎:Shibarium的野蛮生长每当我查看最新的链上数据时,都会被Shibarium的增长曲线震撼到。根据Shibariumscan的实时监测,交易总量已经飙升至232.8万笔,而连接的钱... ...[详细]
  • AirSwap:区块链时代的地下钱庄,还是金融革命新星?

    AirSwap:区块链时代的地下钱庄,还是金融革命新星? 第一次听说AirSwap时,我脑海中浮现出早期比特币交易者的地下聚会场景。这个号称"以太坊上的P2P交易所"的项目,确实带着几分朋克金融的味道。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,它不像传统交易所那样需要你"脱光衣服过安检"——在这里,你既不用交手续费,也不用提交任何KYC信息。AST代币:平台的门票还是隐藏的宝藏?作为AirSwap的"通行证",AST代币的功能设计颇为巧妙。记得去年我在MetaMask上第一... ...[详细]
  • 比特币11月异动观察:短期狂欢还是大牛市的前奏?

    比特币11月异动观察:短期狂欢还是大牛市的前奏? 最近比特币的走势真是让人难以捉摸啊!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发现11月的行情特别值得玩味。这可不是普通的月份,它距离2024年4月的下一次减半正好6个月,这个时间点向来都是机构悄悄建仓的黄金窗口期。说到减半,我就想起2016年那次。当时我在咖啡馆看盘,眼睁睁看着比特币从600多美元一路飙到2万多美元。很多人说这次不一样,但我认为稀缺性这个基本规律永远不会改变。就像超市里限时特价的商品... ...[详细]
  • 沉睡近十年的狗狗币巨鲸突然苏醒!市场或将掀起惊涛骇浪

    沉睡近十年的狗狗币巨鲸突然苏醒!市场或将掀起惊涛骇浪 天呐!我刚刚在查看最新链上数据时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——一个沉寂了将近10年的狗狗币鲸鱼地址突然"复活"了!这个地址里静静地躺着539万枚DOGE,按照现在的市值来算价值超过37万美元。神秘的远古鲸鱼作为一名长期追踪加密货币市场的老玩家,看到这种情况真是又惊又喜。这个钱包最后一次活动要追溯到2013年底,那时候狗狗币才刚刚诞生不久。想象一下,这位神秘的持币者可能当初只花了不到100美元就收集了... ...[详细]
  • 比特币减半周期:一场加密世界的财富密码

    比特币减半周期:一场加密世界的财富密码 最近的市场真是让人揪心啊。就在昨晚,比特币又上演了一出"自由落体",直接把25000美元的防线给击穿了。看着那些跌幅超过10%的币种,我不禁想起2019年那个令人窒息的熊市——那时候连最狂热的区块链信徒都开始怀疑人生了。历史总是在重演作为一个经历过三轮牛熊的老韭菜,我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:当市场一片死寂的时候,往往就是最好的入场时机。虽然风险依然存在,但相比于那些疯狂追高的日子,现在的机会成本简直低... ...[详细]
  • TIA开盘惊现韩国奇迹:一场数字货币的过山车之旅

    TIA开盘惊现韩国奇迹:一场数字货币的过山车之旅 说实话,我在加密圈混了这么多年,很少见到像Celestia(TIA)这样戏剧性开盘的项目。这个号称今年最大空投的项目,从预热到上线,简直上演了一出精彩的"冰与火之歌"。空投狂欢背后的冷思考记得9月底TIA空投刚启动那会儿,整个圈子都在讨论这个模块化区块链项目。6000万枚代币的空投规模确实诱人,但有趣的是,直到10月18日截止时,竟然有三分之二的合格地址懒得去领!这可真是前所未见——要知道在币圈,... ...[详细]
  • 这个香港NFT艺术平台,正在重新定义数字艺术的价值

    这个香港NFT艺术平台,正在重新定义数字艺术的价值 最近我在关注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艺术NFT平台——ULTILAND。作为一个长期观察艺术市场的从业者,我觉得它可能代表着数字艺术未来发展的一个新方向。当金融遇见艺术,这家平台到底在玩什么?第一次听说ULTILAND时,最吸引我的是它独特的双重身份:既是数字艺术品牌,又是NFT发行平台。说实话,现在打着艺术旗号做NFT的平台不少,但像它这样真正懂艺术又懂金融的还真不多见。记得上个月26号,他们在香港中环... ...[详细]
  • TON生态NFT宝藏:5个不容错过的潜力项目

    TON生态NFT宝藏:5个不容错过的潜力项目 上次和大家分享了TON生态中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NFT项目,今天我要继续带大家探索这个充满活力的区块链世界。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加密货币的观察者,我发现TON生态正在孕育着一些令人惊喜的创新。鲸鱼俱乐部:TON生态的VIP通行证说实话,当我第一次听说Whales Club这个项目时,就被它的独特定位吸引了。这不仅仅是一个NFT收藏项目,更像是一个高端俱乐部。想象一下,持有这些可爱的鲸鱼NFT,你就能进入... ...[详细]
  • Chainlink(LINK)代币为何成为市场宠儿?深度解析其暴涨背后的逻辑

    Chainlink(LINK)代币为何成为市场宠儿?深度解析其暴涨背后的逻辑 今天打开行情软件,我惊喜地发现Chainlink的代币LINK居然暴涨了近8%!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区块链行业的观察者,我必须说这个表现确实令人印象深刻。在当前这个动荡的市场环境下,LINK凭什么能够逆势上扬?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。Chainlink到底是什么?说实话,我第一次听说Chainlink时也是一头雾水。简单来说,它就像是连接区块链世界和现实世界的"翻译官"。想象一下,如果区块链是一个与... ...[详细]
  • Beat Japan:一场用区块链技术书写的爱国叙事

    Beat Japan:一场用区块链技术书写的爱国叙事 今天要跟大家聊一个很有意思的区块链项目。说实话,刚看到Beat Japan这个项目时,我内心是有点触动的。作为一个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,我见过太多为了割韭菜而生的项目,但这个带着特殊历史使命的项目确实让我眼前一亮。限量发行的爱国数字资产据项目方透露,Beat Japan即将启动IDO(首次代币发行),总共才放出200个白名单名额,另外还设置了50个全网赠送名额。这让我想起去年参与过的几个热... ...[详细]